近期,又一A股上市公司宣布开启“A+H”双重上市进程,合合信息(688615.SH)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,保荐人为中金公司。
这家拥有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图像文本处理AI产品“扫描全能王”的公司,距离其挂牌A股仅过去9个月,且上市之路十分坎坷,全程历时3年之久,甚至出现“压哨发行”的情况,险些失之交臂。
2021年9月,合合信息首次递交科创板,在经历三轮问询后于2023年8月过会,并于同年10月获得注册批复。然而,合合信息却迟迟未启动发行,直至2024年9月批文失效进入倒计时,沉寂已久的合合信息突击发行,并于当月挂牌科创板。
合合信息登陆A股后,市场给出较为良好的回馈,截至7月11日收盘,合合信息报收159.24元/股,总市值达223亿元,较发行价涨近190%,且市盈率(TTM)超50倍。
针对合合信息赴港二次上市,市场评价不一,其中较具争议的一点便是公司刚在9个月前的A股IPO中获得十数亿元募资,质疑其短期内二次上市的必要性。
现金充裕、募资用途重复,A+H有无必要性?
合合信息A股IPO原计划拟募资14.90亿元,最终获募资13.80亿元,扣除各项发行费用后募集资金净额为12.70亿元。
与大部分公司冲击IPO时的补流需求不同,合合信息A股IPO募资用途中并无“补充流动资金”项目,毕竟从合合信息的资产负债表来看,并不缺钱,或者说非常“富有”。
根据合合信息于2025年4月发布的募资使用公告显示,2024年9月上市至2024年12月末期间,公司已投入的募投项目资金达1523.94万元,占募投项目总进度约1.18%。
合合信息表示,未来一年将使用不超过9亿元闲置募资用于现金管理。截至2024年末,合合信息已使用3亿元闲置募资用于购买理财产品。
2021年至2023年,合合信息货币资金分别为6.34亿元、5.53亿元、3.53亿元,虽呈现下降趋势,但是其交易性金融资产逐年攀升,期间分别为0.70亿元、5.31亿元、11.11亿元。
2024年,因募集资金到账致使货币资金增至13.90亿元,同期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5.45亿元。截至2025年3月末,货币资金为14.71亿元,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6.72亿元,而同期的有息负债可以少到忽略不计。
需要特别关注的是,合合信息此次递表港交所特意表明,拟拿出部分资金用于补充公司运营资金及一般用途。
不免发出疑问,在通过A股IPO募资账上已收获超14亿元现金的背景下,仅时隔9个月再次上市募资补流有无必要性?
账上交易性金融资产高达16.72亿元,补充运营资金及一般用途未免有些牵强,或者说借A+H赴港风潮进行“圈钱”。
另一方面,对比两次募资用途,会发现有部分项目存在重复。
在A股IPO募资用途中,合合信息拟拿出超5成募资用于人工智能C端产品及B端服务研发升级项目,以及近2成募资用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发升级项目。
在H股IPO募资用途中仍可找到对应项目,即“用于C端AI产品及B端AI产品的研发”、“AI前沿基础技术开发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合合信息在成功登陆A股市场后便大手笔分红,拟派发现金红利2.00亿元,占2024年合并报表归属净利润的49.93%。
从股权结构来看,截至2024年末,创始人镇立新直接、间接持有合合信息29.95%股份,为公司实控人。通过此次分红,镇立新将获得约6000万元的现金红利。
付费转化率难题,持续“造血”力不从心
仅隔9个月合合信息火速开启A+H两地上市,难道是出于公司持续“造血”能力或后劲不足所引发的成长性隐忧?
单从合合信息近年业绩数据看,表现不俗。
2021年至2024年,合合信息营业收入分别为8.06亿元增至14.38亿元,年复合增速21.00%,同期公司归属净利润由1.44亿元增至4.01亿元,年复合增速可达40.69%。
净利润之所以实现较为显著的增长,主要源于合合信息所处的SaaS行业毛利率普遍较高,期间公司综合毛利率由83.44%增至84.24%。
超80%的毛利率水平,成为合合信息冲击资本市场的敲门砖,但“暴利”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也成为市场最关注的问题。
从合合信息营收结构来看,超8成营收来自于C端产品(扫描全能王、名片全能王、启信宝),其中扫描全能王营收贡献超7成,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引擎。
据了解,合合信息C端产品主要采用会员订阅模式,VIP会员收费是主要收入来源。以扫描全能王为例,收费标准可分为月度、半年度、年度VIP会员,金额分别为45元、180元、258元。
也就是说,合合信息只要确保用户付费率就能保持业绩的持续增长。
招股书显示,在2024年全球C端效率类AI产品MAU(月活跃用户数)上亿的企业中,按相应产品的收入计,合合信息位居中国第一名、全球第五名。截至2024年末,合合信息C端产品MAU可达1.71亿人,2025年3月末该数据进一步增至1.78亿人。
只是,手握上亿月活用户流量优势,合合信息的付费转换率却并不高。
结合A股IPO招股书数据,以核心C端产品扫描全能王APP为例,截至2023年末,该款APP付费用户数占总用户数(设备数)仅0.59%。
且变现能力有减弱的趋势,2021年至2023年,扫描全能王新增付费用户由107.38万人降至96.18万人,同期新增付费转化率由0.68%降至0.63%。
虽在2024年财报及H股招股书中,合合信息不再对付费用户数据进行详情披露,但参考其他数据也能看出端倪。
2021年至2023年,合合信息通过销售商品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速分别为34.92%、24.03%、22.93%,随期间保持双位数增长态势,但增速持续放缓与同期新增付费转化率减弱趋同。
2024年这一问题被放大,当期合合信息通过销售商品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微增3.78%,增速骤降至个位数,对此公司在财报中并未进行过多解释。
这从代表会员费预收款的合约负债(合同负债)也有些许变化。截至2021年至2024年及2025年3月31日,合合信息的合约负债为3.60亿元、4.44亿元、5.29亿元、5.21亿元及5.00亿元。
“一条腿”行走,闯关海外市场难言优势
合合信息之所以进退两难,主要源于“第二曲线”的缺失。
从近些年合合信息营收结构来看,名片全能王营收占比始终在2%左右,曾力推商业信息查询C端产品“启信宝”,在多年营销成果不佳后,公司逐渐减少对其扶持力度,2024年启信宝营收占比已由巅峰时期15%左右缩至4.5%。
相对应的,合合信息对于扫描全能王依赖度正逐年上升,营收占比由2021年的61.21%增至77.3%。
不可忽视的是,扫描全能王在深耕的智能文字识别领域中并非不可替代,目前不少手机都自带扫描功能可进行简单的文字识别操作。此外,同类型APP及综合性APP已对合合信息造成一定用户分流甚至变现率影响。
例如,阿里巴巴旗下的“夸克扫描王”精准对标扫描全能王,还有百度云、腾讯云以及金山办公旗下的WPS等多款移动端应用均涵盖文字识别功能。
但更大的危机还是AI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加速普及,如DeepSeek、豆包、Kimi等大模型工具,在文字识别的同时还能进行问答互动,可满足更宽广的用户使用需求。
AI浪潮下,缺乏护城河优势的合合信息,只能通过持续增长的营销推广费用维持业绩增长。
2022年至2024,合合信息销售费用由2.69亿元增至4.29亿元,年复合增速26.30%,超过同期总营收复合增速20.64%,销售费用构成中超6成为广告宣传费。
不过合合信息在研发中也没有懈怠,近3年累计投入12.31亿元,与同期销售费用13.01亿元总额几乎相当。其实从A股、H股两次募资用途也能看出,合合信息已将AI技术作为未来重点研发方向。
只是合合信息还有更大的野心,那便是海外市场。此次H股招股书中,合合信息的募资用途还加了一项未来三年C端产品的全球运营团队及营销网络、B端产品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。
只是,从往年海外市场表现来看,成长性尚不及国内市场。
2021年至2024年,合合信息境外及中国港澳台地区收入由3.06亿元增至4.66亿元,年复合增速达15.05%,远低于国内市场24.6%的年复合增速。
深究原因,相对国内市场本就不高的付费用户渗透率,合合信息海外市场的用户付费意愿则更低。
这一点,合合信息在A股招股书曾有透露,2023年扫描全能王在中国地区的年付费用户渗透率为0.53%,而同期巴西、印度尼西亚、墨西哥等代表国家的渗透率分别为0.11%、0.08%、0.07%。
与此同时,信息安全或成为合合信息布局海外市场的最大阻力。
此前,扫描全能王、名片全能王均有在印度和美国被下架和封杀的记录。目前,印度相关禁令还在持续,美国虽已撤销但不排除未来有新禁令颁发的可能,同时也不排除其他国家地区同样以信息安全为由颁布相关禁令。
上一篇:华盛昌豪掷千万布局AI眼镜,激活测量仪器仪表新蓝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下一篇: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