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

自动化仪表失灵 机长手控降落

发布时间:2018-05-15 10:25:47 点击量:

 5月14日早上,川航由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,在四川空域内飞行途中时,驾驶舱右侧玻璃突然破裂,机组副驾驶徐瑞辰半个身子被“吸”了出去,大量机载自动化设备失灵,机组向地面控制台发出了“7700”信号,紧急求助。危急关头,机长刘传健依靠二十年飞行经验、手动操纵,成功让飞机备降在成都,挽救了119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的生命安全。

网络发酵
驾驶舱玻璃突然破裂飞机备降轮胎已瘪
14日早上,微博多个长期关注民航的自媒体相继发帖称,早上川航由重庆飞往拉萨的3U8633航班,在四川空域内飞行途中时,驾驶舱的玻璃突然破裂,情况危急。
网贴附上了多张照片,从照片中可以看到,出事客机的驾驶舱,一块玻璃已经不见了,在驾驶舱内部也可以看到,控制台上的电子设备七零八落,已经不能正常使用。
14日上午,川航备降的消息不断在网上发酵,记者在乘客提供的视频中看到,在机舱内部,盒饭散落一地,乘客座位上的氧气面罩也脱落了下来,乘客们纷纷带着氧气面罩,空姐正在安抚大家。
网贴也称,在驾驶舱玻璃破碎后,机组副驾驶差点被强风“吸”了出去,衣服也被撕了个粉碎,飞机在降落成都双流机场后,可以明显看到轮胎已经瘪了。
14日上午,川航备降的网贴在网络疯传,成为全国关注的新闻热点。

官方发布
两名机组人员受伤民航管理部门介入调查
在传言不断发酵后,14日上午9时许,川航在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,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因机械故障备降成都,航班已于7时42分安全落地,旅客已有序下机休息。
随后,川航正换机执行成都至拉萨航班,预计旅客将于上午11时飞往拉萨。
下午1点50分,川航再次发布官方消息称,航班落地后,旅客在工作人员引领下转至候机楼休息,并改签至3U8695成都至拉萨航班,该航班已于12时09分起飞。
其中,有29人前往医院检查就诊。经初步检查,一人因腰伤收治入院,一人皮肤擦伤,其余人员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。副驾驶皮肤擦伤,一名乘务员腰部受伤,正接受治疗,其余27名就诊旅客未见明显异常。
目前,川航、中国民用航西南地区管理局等多方已展开详细调查。

川航机长
手动操纵飞机20分钟平安降落机场
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,记者也见到了3U8633航班机长刘传健,他用一句话来形容这次遭遇,“很罕见,极其罕见。”
据他介绍,早上6点过,当飞机距离成都100—150公里左右时,没有任何征兆,一声巨响,驾驶舱右前方的玻璃就爆裂了,“副驾驶当时就被‘吸’了出去,半个身子都在外面。”
在玻璃爆裂后,驾驶舱内很快发生了失压,很多物品都飞了起来,很多自动化的设备出现故障,噪音非常大,仪表盘也看不清楚。
“当时飞机的时速超过800公里,又在万米高空,氧气非常稀薄,最严重的还是失压问题。”他说,失压会给驾驶员的身体造成很大伤害,首先是耳膜,然后温度会骤然下降到零下四十摄氏度,人体很快就会被冻伤。
“在发生爆裂后,我脑子里,只有一个想法,就是尽力操纵飞机,安全备降。”他说。
在飞机诸多自动化设备失灵以后,刘传健和副驾驶徐瑞辰只能依靠手动操纵飞机,甚至有段时间地面失去联系,好在发生故障后,机组第一时间向地面发出了“7700”的指令,表示遇到紧急情况,需要帮助。
“自动化设备失灵,给操纵飞机带来了巨大的困难,不过我飞行超过20年,这条航线也很熟悉。”他说,对于这种紧急情况,川航平时也组织过严密的训练,正是有了平时的训练,才能让他在危急关头,能够冷静处理危机。
从出现玻璃破裂到飞机安全备降成都,机组整整博弈了20分钟。

本次备降是一个奇迹
一位民航业界专家告诉记者,在飞机正常失压的情况下,第一时间带上氧气罩,一般不会有大问题,但玻璃破损后,驾驶员可能根本没有时间去戴氧气面罩,强风就已经来了。他说,在驾驶舱飞行管理组件完全失效、无法自动驾驶的情况下,机组只能完全靠最原始的方式,用一块备用仪表、人工导航的形式来驾驶飞行,对驾驶员的心理素质、操作技术要求特别高。他认为,在自动化设备失效、如此恶劣的环境下,机组依然将飞机安全降落,真的特别伟大,真的算是一个奇迹。惊 险 一 幕副驾驶半个身体被“吸”出机体外
在医院病房内,3U8633航班副驾驶徐瑞辰正卧床休息,这是一名91年出生的年轻人。
在飞机驾驶舱玻璃爆裂时,他就坐在驾驶舱右侧,爆裂的玻璃,就位于他的正前方,在玻璃爆裂的瞬间,在近万米高空中,强风把他的半个身体都“吸”了出去,好在他系着安全带,被拉了回来。
在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后,他才发现,自己的短袖上衣、长裤都已经被“撕”碎了,破烂不堪。
对于记者的提问,躺在病床上的他能听清楚,回答问题也很有条理,身体并无大碍。
14日晚,经历了一场“空中危机”后,整个机组的情绪比较平稳,机长刘传健再三强调,航班成功备降,他要特别感谢包括副驾、空乘在内的全体9名机组人员,正是大家的通力合作,才保障了乘客的生命安全。
天府早报记者 冷宏伟华西都市报—封面新闻记者 李智 张福超

上一篇:九江建成国内首个氡观测仪检测平台 监测全球地震

下一篇:液晶时代,别只满足炫酷,造不好仪表盘的车企不是好厨子

版权所有 Copyright ©六仔平台出租 2002-2014 技术支持:www.aabbgg77.net